习近平的强国策: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 作者:李正穹 点击: 发布时间:2016-08-01 09:08:31

 自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出“新常态”,并在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进行系统阐述至今,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关键词之一,“新常态”已成为习近平在国内外多个场合进阶式阐述的重要内容,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强国之策。

  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以12月18日至21日举行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例,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系统论述新常态九大趋势、四个特点的基础上,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对此,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的系统论述给出了新常态的规律性认识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特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在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指导下,进一步提出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三个关键词,表明目前党和国家已经清楚“什么是新常态”,下一步还将对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破题”。

  纵观2015年,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曾在5月至7月间先后3次、共召集18个省、市、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直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指出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任务仍然艰巨;在贵州调研并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习近平强调,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并提出要聚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既定目标,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习近平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此外,根据不完全统计,在2015年召开的三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新型城镇化规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同发展、扶贫开发工作、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等,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议题,均成为会议热词。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进阶阐述也在国际范围内广受关注。今年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习近平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对中国经济遭遇“多事之夏”做出正面回应。他表示,中国经济运行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并提出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倚重消费拉动。我们希望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使中国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保持强劲发展动力。不仅如此,访美期间,习近平还在演讲中强调,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国经济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水平。

  面对经济新常态,创新发展成为一大制胜法宝。10月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对此,青年成为感触最敏锐、行动最快速的群体。在10月举行的首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112个创新创业项目在位于北京的主会场进行展示,其中不乏正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创业者以及刚刚走出校门的追梦人;而在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举办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参展的全球258家企业中,诸多国内外成长型中小创业公司也引人注目。“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内心的创业激情,遇到了更多知音。”曾经参加今年“双创周”的青年创业者田新远说道。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065.5万户、注册资本20.7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8%、40.9%,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达1.16万户,青年是这其中的主体人群。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也开始主动选择创业创新。以海外留学人员为例,《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表明,数以万计的海归人员不仅直接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更增强了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国际化水平。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随着创业创新活力迸发,新引擎作用开始现象,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不断增强,根据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增长速度以及企业运营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推算,估算创业创新对GDP增速的拉动大约为0.5%左右。而这正是青年创业热情和实际行动对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助力。

(责任编辑:李正穹)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