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泰航空空姐拒挂中文名牌 称"不讨好内地客"
(图据香港东网)
海外网6月11日电 继“简繁之争”后,香港社会近日又闹出“中英之辩”。香港国泰航空于5月底对外宣布,欲将香港及台湾空中服务员挂在胸口的名牌,从原来的只有英文名改为中英文名对照。此事引来国泰员工强烈反对,他们担心在服务过程中如果出现不愉快的情况,有人可能会根据名牌上的中文名字追查自己的身份,或会对其私人生活造成滋扰。更有甚者,直斥这项决策有“讨好内地客”之嫌。事件最终以国泰航空搁置计划而暂告一段落。
有港媒评论认为,国泰员工对于“隐私”的疑虑不无道理,可是“讨好内地客”一说值得商榷。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虽然英文在该地区的使用频率比大陆和台湾都要高一些,但别忘了,中文仍然是它的母语。即便有人强调“粤语”才是香港的母语,却绕不过粤语的载体仍是中文。 根据香港社会的语言使用习惯,以中英双语示人,更合理也更接地气。作为一个“以港为家”的企业,国泰航空此举并无不妥。
更有港媒指出,即使此举真有“讨好内地客”的企图,那也应该是用简体字,而非港台通用的繁体字。再往下推论,如果加了中文后的名牌就讨好了内地客,那么只用英文的名牌是否就涉嫌讨好“外国客”呢? 客观地讲,中文名牌之所以被大范围的使用,是因为此举能提高服务人员与客人之间的沟通效率,至于是否使用真名,客人根本不会在意——他们更重视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而且,很多空服人员名牌上的英文名也并非身份证上的真名(很多香港居民身份证上的英文名实为中文译名),如此看来,隐私问题也可不攻自破。
虽然事件最后以国泰航空的妥协而收场,但“中英之辩”却能反映出当下部分香港人的一些心态和立场。据港媒报道,有国泰员工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不愿意用中文名的原因是“土气”,欠缺“高尚的洋化色彩”,影响结交“高端洋化人士”的机会,降低“脱贫”几率。有学者立即指出,这种想法是“奴化教育”的结果。
据港媒分析,国泰航空提出使用中英文名牌的本意是提高服务质量。这家亏损近6亿港元的香港本土企业,正经历着转型之痛。人们旅游模式的转变,市场竞争之激烈,让国泰航空不得不以服务质量作为经营重点以求生存。国泰员工不与公司共度时艰,反耍起小性子,对举措诸多阻挠,令人不得不为国泰航空捏把汗。此外,“讨好内地客”之说也颇值得反思:如今的香港,到底怎么了?(综编/海外网 吴正丹)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乒乓共筑文化桥梁,德国带动中欧合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据德国慕尼黑金丝结中心消息,2025年4月22日,德国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前世界冠军约尔格·罗斯科普夫(Jörg Roßkopf)应德国文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乒乓共筑文化桥梁,德国带动中欧合作
- ・土耳其驻华大使馆庆祝4月23日国家主权日和儿童节
-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推动中国参与拉合尔2025健康、工
- ・龙影业株式会社代表团访问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
- ・2025第四届中国·邱县食品博览会圆满举办
- ・数字人民币全球化布局与中国自贸区升级战略-2025
- ・加纳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国际中文日”活动
- ・第八届中国国际管道会议(CIP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 ・“魅力中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联合国中文日
- ・乐韵歌盛世 金声颂中华2025京津冀大型公益合唱汇启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