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的摩天大楼时代将结束!
美国彭博新闻社6月13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摩天大楼时代已过去了 上海中心大厦高逾2000英尺,是世界第二高的建筑。在一处世界绝无仅有的摩天大楼超级集群中,它鹤立鸡群。唯一的问题?找人在那里工作:上海中心大厦只有60%的空间出租出去,进驻的租户只占三成。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中心大厦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其目前的困境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而且,更重要的是,职业人士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正经历一些重大变化。
20年来,上海的城市天际线象征了中国的经济复兴和现代化。近些年,似乎中国每一个雄心勃勃的城市都在走城市中心高度集中、高楼林立的相同模式——目前世界在建的500英尺以上高楼有大约46%是在中国。尽管这种模式具有象征性的价值,如今几乎肯定过时了——将来的中国城市可能看起来迥然不同。以下是三点原因:
原因一:中国飞速的城市化导致城市不断扩张,带来通勤时间长、幸福感下降和经济效率低下等问题。2014年,北京和上海的平均单程通勤时间超过50分钟——比在纽约还长,而上下班往返6个小时并不稀奇。调查始终显示,出行时间长(包括通勤)是中国白领不满上升的一个原因。而对雇主来说,城市不断蔓延意味着他们用人的难度和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原因二:工作场所习惯在发生改变。上一代中国人向来看重终身就业和大单位的稳定——而大单位往往就是在城市中心和高楼里办公的公司。但如今,中国的千禧一代与其他地方的同龄人一样,他们更能接受多元的工作方式——零工、兼职和创业。目前还流行共享工作空间。大公司越来越不容易吸引经济条件不佳的年轻人——他们一般不得不住在远离价位高的市中心的地方。而创造年轻人喜欢的、新颖的工作场所,在传统的办公大楼也很难做到。
原因三:对于城市的拥挤,政府也渴望做出改变。目前,中国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对特大城市人口设限,鼓励在传统的城市中心周边发展所谓的城市群。而这些城市群将有着不同的功能(如制造业、服务业、学区、行政单位等),人口不太稠密。它们还会有高速通勤铁路相连,避开拥挤。随着市区的压力减小,建更高、更密的城市的必要性降低了。今年4月,国家宣布新建的雄安新区的目的是从拥挤的北京市中心吸收部分人口和企业,而这也将成为全国的趋势。(作者亚当·明特,陈俊安译)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全球地标好物“跨越山海”聚顺义! 美食好物齐聚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想在顺义尝遍全球美食看遍中外好物吗?这场展会一定不容错过!9月19日由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主办的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 在首都国际
-
CECTV《声起东方》全球中文经 制片主任:李敏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短片【未封存的岁月日记】的时代意义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5GT世界挑战赛北京亦庄站筹备进入冲刺阶段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5“校园星主播”国际展演(韩国站)圆满结束
- ・“勇气少年团”综艺节目开始选拨啦
- ・CECTV《声起东方》全球中文经典朗读节目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全球地标好物“跨越山海”聚顺义!
- ・2025中欧科学家论坛在沙龙中演绎“围炉夜话”
- ・2025中欧科学家论坛北京人工智能沙龙圆桌讨论出新意
- ・2025GT世界挑战赛北京亦庄站筹备进入冲刺阶段
- ・百集访谈录《健康大讲堂》虾青素——抗氧化的红色革命
- ・书写新时代文旅发展新篇章——中国文旅传媒网深入鄂西长
- ・2025中欧科学家论坛北京人工智能沙龙在北京国家数字
- ・汇聚青年智慧 共谋媒体合作新篇章 ——“汇中外智慧・
- ・“黄河之滨也很美•赞美兰州”弘扬黄河精神全国文艺展演
- ・首都职工践行“两山”理论环保公益行动走进房山蒲洼乡自
- ・CECTV《声起东方》全球中文经典朗读节目
- ・“勇气少年团”综艺节目开始选拨啦
- ・2025“校园星主播”国际展演(韩国站)圆满结束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