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组团式”援藏从“输血”到“造血”
1994年中央部署北京对口支援拉萨后,一批批来自北京的各类人才干部来到拉萨这座高原城市,对口援建拉萨市的“两区两县”。为了“援藏干部走了,一切还能继续下去”,二十多年来,北京不断创新援藏模式,近年来援藏模式从分散式转变为组团式,从单纯投入资金的“输血型”援助转变为人才帮扶的“造血型”援助。
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援藏护士常文静和患者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新京报记者 赵朋乐 摄
打造自治区示范学校北京实验中学,帮助拉萨市人民医院建成三甲医院;援藏模式不断创新
海拔3650米,离北京4000公里,这里是拉萨。
1994年中央部署北京对口支援拉萨后,一批批来自北京的各类人才干部来到拉萨这座高原城市,对口援建拉萨市的“两区两县”(城关区、堆龙德庆区、尼木县、当雄县)。
为了“援藏干部走了,一切还能继续下去”,二十多年来,北京不断创新援藏模式,近年来援藏模式从分散式转变为组团式,从单纯投入资金的“输血型”援助转变为人才帮扶的“造血型”援助。
“组团式”援藏模式在医疗、教育领域崭露头角。“组团式”教育打造北京实验中学,短短两年已成为自治区示范学校;“组团式”医疗团队,用两年时间帮助拉萨市人民医院成为三甲医院。
新京报记者 赵朋乐
藏族孩子不舍北京老师
今年暑假回北京前,熊爱国在公寓门上贴纸留言:第二期转第三期援藏教师,房间不用清理。
43岁的熊爱国,此前在北京平谷区第六中学任教。2015年,他作为“组团式教育援藏”第二期的老师,来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教初中英语,今年7月份到期。
得知熊爱国老师要回北京,班长和几名同学一起到校长办公室挽留。眼看学生要上初三,正是升学的关键一年,熊爱国决定留下。这次,要待到2019年。
西藏的教学和内地很不一样。很多藏族学生初中才接触英语,基础不好。学生比较腼腆,不好意思开口说英语,熊爱国就教孩子们唱英文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8月29日上午的英语课课前,学生们唱了新学的英文歌。去年的一次英语比赛中,熊爱国的一位学生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在学生眼里,熊爱国不仅是好老师,还是好朋友。在班级微信群里,学生们亲昵地称呼他“熊爸爸”。
“上周熊老师去我家,给我带了一件外套。”学生拉巴央宗告诉记者。家访是熊爱国现在每周末都要做的事。学生们很多都住在牧区,有时单程就要四五个小时。
2016年11月,熊爱国在查班时注意到,有学生穿着单衣,询问后得知,由于家远,学生很久没有回家了,就算回去,也没有好衣服穿。熊爱国发了个朋友圈,号召亲朋好友为孩子们捐衣。衣服、学习用品很快寄来,目前已经收到2000多件物资。在教室旁边的储藏室里,还有不少鞋子衣服没送出。
除了熊爱国,还有数学老师李鹏也让学生们难忘,他已结束援藏回到北京。一年多的援藏时间,他让文科学生喜欢上了数学,他教过的班有90%的同学都想考到北京。
在援藏教师和当地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高考升学率达到了100%,同时也成为了自治区示范性学校。
医院从无到有再到三甲
“刚来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还要跑工地。”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护士常文静说,她去年7月到拉萨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当时还是一片工地,援藏医生刘旭带着他们看图纸、盯进程,一点点将科室病房建起来。
目前的血液透析科,设备全国最新,已经有数百名患者前来透析,规律透析的有23人。科室有一位年仅14岁的尿毒症患者索朗平措,2016年确诊后在北京治疗一个多月,回藏后又在日喀则透析,效果不好。两个月前到拉萨市人民医院,每周透析三次。
8月29日下午,透析结束后,索朗平措挽着常文静的胳膊不肯放,眼看要开学了,常文静忧心索朗平措的学习,开始帮他找学校,还帮他联系肾移植。
除了操心患者,常文静还要培训当地护士。透析时,护士最为关键。患者饮食应该注意什么、平时怎么用药,这些护士都要掌握。
“其实这里医生的医术也很不错,最缺的是设备和理念。”儿科主任医师梁金鑫表示,他原来在北京市儿研所,作为“组团式医疗援藏”的第二批医生,他今年又转为第三批,继续援藏。
此前,拉萨市人民医院普儿和新生儿病房是混在一起的,难免有交叉感染,援藏医生到来后,将两者分开,努力营造新生儿病房无菌环境。
去年9月,一名气管内卡了瓜子的2岁藏族小姑娘到医院就诊,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的杨海明医生在外院用支气管镜做了手术。这件事后,杨海明决定牵头组建儿童支气管镜室。装修科室、采购设备、培训专业医务人员,在杨海明的努力下,拉萨市人民医院终于建立起一支气管镜手术团队。
在援藏医生的努力下,医院感染控制科也建立起来,为医生、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今年8月,拉萨市人民医院完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乒乓共筑文化桥梁,德国带动中欧合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据德国慕尼黑金丝结中心消息,2025年4月22日,德国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前世界冠军约尔格·罗斯科普夫(Jörg Roßkopf)应德国文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乒乓共筑文化桥梁,德国带动中欧合作
- ・土耳其驻华大使馆庆祝4月23日国家主权日和儿童节
-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推动中国参与拉合尔2025健康、工
- ・龙影业株式会社代表团访问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
- ・2025第四届中国·邱县食品博览会圆满举办
- ・数字人民币全球化布局与中国自贸区升级战略-2025
- ・加纳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国际中文日”活动
- ・第八届中国国际管道会议(CIP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 ・“魅力中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联合国中文日
- ・乐韵歌盛世 金声颂中华2025京津冀大型公益合唱汇启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