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享单车快速扩张 有桩公租单车遭遇冷落
8.6万辆公租自行车往何处去?
共享单车在达到235万辆后被叫停再投入,开始向精细化服务转型。然而,发展不均、在中心城区受到挑战的公租自行车,更迫切需要转型。“下乡”也许是出路之一。有专家指出,应该鼓励公租自行车与共享单车错位发展,互相补充,以更方便市民绿色出行。
在东单十字路口附近一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成排的有桩公共自行车处于闲置状态。 实习记者 武亦彬摄
【 现象 】
公租自行车乏人问津
前日,记者在沙子口路宝华里小学附近发现,有一排公租自行车的停车桩似乎被弃用了,车桩上一辆车都没有。住在附近的李女士说:“北京市公租自行车的APP上从没显示过这个点。”在灵境胡同地铁站口,一边儿是早高峰共享单车不够抢,另一边儿是多辆公租自行车歇在车架上。
记者分别在早高峰和晚高峰,观察广安门附近的一处公租自行车点,发现只有4人租车,都是中老年人。市民王先生说:“我用不惯智能手机,所以一直用这种车。好在已经退休了,出门就是从家去超市,两边赶上都有车桩,十分钟就能骑到,还免费。”在崇文门饭店门前一处站点,正在用一卡通刷卡取车的一位阿姨说:“这种车老人用方便,不用手机上网,再多些网点就好了。”
在中心城区,一方面是忠实用户呼吁多设站点,另一方面是一些站点“门庭冷落”,而这种现象是从共享单车快速占领市场时开始的。市民张先生说:“有了还车更方便,还经常免费的共享单车,公租自行车没什么优势。”
记者不禁要问:公租自行车要如何守住“地盘”?
【 调查 】
城乡租还量“冷热不均”
北京易始通达科技公司负责城六区及顺义、房山、密云和延庆的公租自行车设备供应及服务,“麾下”大约有5.5万辆公租自行车。其完成的用户调查显示,目前年龄在40岁以上的公租自行车用户约占51%,30至40岁占35%,18至29岁占14%。“一半以上是中年人,他们已经养成了骑有桩车的习惯。”
从北京市公租自行车APP的地图上看,公租自行车的布点分布不均匀,城区密密麻麻,郊区却成了一个个小聚点,大片区域仍是空白。尴尬的是,布点最密集的城区,公租自行车的租还量下滑最大,相对不均匀的郊区租还量却有上升。
易始通达公司统计,今年1月至8月,在总租还量下降约24%的情况下,郊区同比增长了226.8万次。该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建波介绍,共享单车企业确实对公租自行车在城区的使用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在共享单车投放的盲点区域,比如郊区等地,公租自行车租还量实现了49%的增长。
政府部门对于公租自行车的表态,也停留在“暂停”的阶段。2017年北京自行车日,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曾表示,公租自行车投放工作会暂时停一停。今后还要把公租自行车运行好。
放弃城区,改下乡,能否行得通?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尝试。张建波透露:“我们将继续配合各城区管理部门对公租自行车项目规划实施,着重考量郊区等地的新建工作,满足更多用户的绿色出行需求,并加强对城区已有站点的运营维护。”
【 样本 】
“通州模式”运转良好
在多数区域,互相较劲儿的公租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在通州却能和谐发展。记者调查发现,政府支持、先期管理到位等是主因。
通州区市政市容委公租自行车工作负责人郭峰介绍,公租自行车的有序发展,投资、运维全程都有政府参与,还成立了专门的公租自行车事务中心。仅今年一年,该区就会增加一万个车桩。预计10月底,通州公租自行车投放量将达到3万辆,配建2.6万个停车桩、715个租赁站点。
共享单车进通州,政府也给立了规矩。郭峰介绍,通过多次整治清理,通州共享单车保有量降至三万辆,比年初减少了一万辆,还将有个别企业因为不能接入电子围栏而强制退出。“共享单车总量要控制在两万辆以下,其中核心区一万辆。”他说,共享单车弥补了骑行需求缺口,但并不能取代有桩车在通州的地位,应是两翼齐飞的发展布局。
记者在通州多个大型小区、交通枢纽观察,高峰期很少出现车辆闲置状态。据测算,通州公租自行车日均周转7次,在热门商圈附近最高能达到十余次。
采访过程中,郭峰反复强调,有桩无桩,都需要维护管理。目前,通州有一支290多人的路面运维团队,平均约100辆公租自行车就会有一位“管理员”。“共享单车企业在通州的运维人员配比在七八百比一,今后我们肯定要督促企业加大运维投入。”
【 观点 】
向郊区投放弥补空白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指出,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公租自行车,其发展投放都要基于用户需求,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是日周转率。根据对美国公租自行车系统的调研发现,成功的要素和站点密度以及停放站间距离密切相关,任意两站点之间距离应在1000英尺(约380米)以内,每平方公里10个站点是公租自行车运营成功的主要保障。“美国盈利的三座城市传统公租自行车日周转量都在5次以上。”
可见,要实现较高的周转率,首先要保证租赁站点密度。而由于郊区普遍比中心城区面积大,出行距离长,在骑行需求较低的情况下,投放共享单车容易出现亏损。这也是单车企业不愿意向郊区投放的原因。但这种劣势,对公租自行车而言却成了优势。比如更有条件配建站点、供电设施。刘岱宗说,“过去郊区公共交通系统网络没有城区密,市民出行主要靠驾车,但随着一批公交线、地铁线的开通,会逐渐释放更多的骑行接驳需求。”
刘岱宗认为,公租自行车行业迎来了转型期,一方面要思考如何根据用户需求投放布局,进一步拓展郊区市场,盘活中心城区现有的站点资源;另一方面,应该走市场化道路,探索盈利模式,适应与共享单车竞争与共处。
还有专家认为,不妨让共享单车与公租自行车共享资源。比如电子围栏普及后,也允许公租自行车存放。
(责任编辑:孙宏阳 刘冕)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乒乓共筑文化桥梁,德国带动中欧合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据德国慕尼黑金丝结中心消息,2025年4月22日,德国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前世界冠军约尔格·罗斯科普夫(Jörg Roßkopf)应德国文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乒乓共筑文化桥梁,德国带动中欧合作
- ・土耳其驻华大使馆庆祝4月23日国家主权日和儿童节
-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推动中国参与拉合尔2025健康、工
- ・龙影业株式会社代表团访问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
- ・2025第四届中国·邱县食品博览会圆满举办
- ・数字人民币全球化布局与中国自贸区升级战略-2025
- ・加纳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国际中文日”活动
- ・第八届中国国际管道会议(CIP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 ・“魅力中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联合国中文日
- ・乐韵歌盛世 金声颂中华2025京津冀大型公益合唱汇启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