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清华大学首届长期照护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2018年10月26日至28日,“2018清华大学首届长期照护国际论坛”在燕达国际健康城举行。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长期照护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面临巨大挑战。此次论坛就是为了搭建一个汇聚全球长期照护领域理论与实践、高质量及多样性的交流平台,推动长期照护制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共同应对全球老龄化挑战。
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老年保健协会、interRAI China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燕达国际健康城承办,昱言养老工作室协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重点长期照护机构的从业人员,保险和工商界代表、媒体观察团等约700人参与了论坛的各版块活动。
此次活动由多种形式和环节构成,分别通过主旨演讲、专题研讨、互动交流等共同探讨了与长期照护体系建设、与“医康养”结合有关的经验及中国本土实践等议题。为期两天的论坛主要围绕长期照护的三要素:服务、评价及筹资(LTC-SEF)优化战略展开。
当前,国内人口结构正向深度老龄化过渡,家庭规模的日益小型化和家庭结构的日益空巢化,使得国内家庭照护功能不断减弱,传统的家庭照护将难以承担需要长期照护的居家老人的责任与重担。
国家医疗保障局处长樊卫东
国家医疗保障局处长樊卫东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应对老龄化时代,需要动员社会力量,综合施策来应对。首先是要补社会保障的短板,坚持化解失能人员经济风险的制度属性。其次,要促进供给侧改革,利用制度资源平台和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行业目前普遍认为,长期照护服务应将基本生活照料和非治疗性的护理、康复从医疗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社会服务体系。然而我国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仅作为养老服务业甚至是家庭服务业的一部分而存在。支付制度的缺失,使得购买力不够,进而导致社会力量投入积极性不够,最终导致长照服务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尽管国家目前已在上海、重庆、广州、青岛等地先后建立了长期照护保险试点,旨在探索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照护服务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以期加快建立统一的国家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但就长期来看,我国的长照服务体系建设仍处探索阶段。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2026“一带一路”传统医药发展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24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指导、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国际中医教育中心、中国国际教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