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气候智能型乳品生产”获专家认同
“科研体系将持续对‘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建设起到支撑作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校董马丁·思高腾这样说。他在12日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五周年庆典大会主题演讲中,提出“气候智能型乳品生产”概念,获得与会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同。
荷兰用有限耕地生产大量高品质牛奶已有100多年历史,但也曾面临惨痛教训。思高腾说,乳品产业对环境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对土地的占用;其次是草场施肥和奶牛排泄物中排放的氮、磷、氨等物质和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最后是产业链中的生物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佳,也将占用大量资源并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中国乳品市场正面临巨大挑战——中国乳制品需求飞速增长,耕地面积却十分有限。按照宏观数据预测,5年后我国奶类消费量将增长15%—20%。如何破解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影响?
欧洲特别是荷兰的经验显示,相关立法非常严格,比如规定每公顷草场最多施用氮肥170公斤,这一标准有利于让粪肥很好地与土地结合,实现有机质的提升,减少化肥用量;荷兰牧场对粪污的先进处理方法,可以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土壤中而不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5年前在北京成立的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是中国和荷兰在农业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介绍说:“两国农业科学家开展的系列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课题,就是要成功借鉴荷兰先进经验,促进中国乳业产业链提高产量、安全和质量。”
据思高腾介绍,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三家发起方中的两家——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凝聚了中国农科院等机构的全球顶尖科学家,共同承担乳品产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目标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望为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破解之道。(房琳琳)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鸟巢非遗文化周X非遗印迹沉浸式艺 薪火相传,文脉永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由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遇见非遗》栏目与北京鸟巢文化创意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非遗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鸟巢非遗文化周X非遗印迹沉浸式艺术展在鸟巢文化中心开
- ・习近平主席与美国艾奥瓦州友人跨越40年的友谊
-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大型文
- ・门头沟区举办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
-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虎符纪念章》荣耀问世
- ・梵境绘世·千年唐卡”艺术鉴赏会在京举行
- ・短片【未封存的岁月日记】的时代意义
- ・“京颐活动月”为本市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提供500余场
- ・“一带一路国家治国理政研讨班”来京调研科技与文化产业
- ・“乐韵歌盛世 金声颂中华”2025京津冀公益合唱展演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