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刊飞架海内外 文学共乡愁齐飞
中新网福州11月16日电(记者 林春茵)“改革开放40年,对中国文学产生巨大影响,对世界华文文学发展产生根本性的推动力量。”《台港文学选刊》创始人之一、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杨际岚15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如是说。
当天,杨际岚主持“时代与文学”耕读文学沙龙,多位闽籍海外华文作家、画家齐聚福州,畅叙中国改革开放40年风云中的文学与乡情。
搭桥者
“一百六十里这海峡,为何/渡了近半个世纪才到家?”台湾诗人余光中自年幼时第一次返乡六十多年后重返福建泉州永春“原乡行”,正是借由《台港文学选刊》举办的“海峡诗会”。诗人此行之后,“八闽之行,一尝半生夙愿。”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对台释放善意,福建率先水暖。1984年,《台港文学选刊》创刊。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亲笔撰写代发刊词《窗口和纽带》,为这份大陆第一家专门介绍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文文学的期刊定下宗旨。
“创刊报告不到24小时就批下来了。”杨际岚回忆说,“‘闽台一家亲’的想法,大陆一以贯之。”
台湾文学作品越海而来,为思潮正澎湃的大陆带来新鲜气息,一时洛阳纸贵。该刊介绍逾3000名台港澳及海外华文作家4000余万字的作品。,巅峰期发行量曾破42万册。杨际岚尤记得,《台港文学选刊》专辟特辑,不仅介绍余光中诗歌里的汩汩乡愁,还以7万字篇幅介绍其散文、评论和译著,令大陆读者大快朵颐。
“海峡诗会”已满十届,余光中、洛夫、郑愁予、痖弦、席慕蓉等台湾知名诗人悉数到访。洛夫把该刊称为台海交流的“搭桥者”,余光中亦曾评价,《台港文学选刊》“令台港两地的作家有知音之感”。
Banana Girl
旅法闽籍画家林鸣岗的小女林琪以一册讲述新移民个体童年轶事的《Banana Girl》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文学奖。“在新移民文学中,中外文化的冲突通过生活具体矛盾体现出来。新移民飘泊孤独的经历开阔了华语文学的视野。”林鸣岗说。
北美华裔作家黄鹤峰小说《西雅图酋长的谶语》关注的印第安人族群,连华人作家学者亦甚少涉猎。她希望:“把‘真正的美国’讲给国人听,让中国人去了解海外真正的情况。”
“新移民文学成就与改革开放须臾不可离。”旅美作家王兴初正计划发掘回溯美国铁路修建中被低估的华工贡献,“除关照自身移民生活外,新移民文学题材还有很大空间。”
原乡行者
“华文文学和水墨世界是我的精神故乡。”马来西亚华裔作家朵拉如是说。
朵拉祖籍福建泉州惠安,家庭重视中文教育。1986年,朵拉报读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她笑说,“函授学中文非常辛苦,因为热爱,就坚持下来了。”
朵拉的文学作品被收入中国内地、美国、新加坡和香港的大学教材、中学教材,以及马来西亚当地的汉语学习教材。“每一次提笔,无论写作或画画,都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深情回顾。”
在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登翰看来,中国改革开放40年,催发中国当代文学史发生结构性变化,“香港澳门和台湾、海外华语文学形态,使我们文学视野和经验丰富起来。”(完)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大型百集系列访谈录《荣耀时刻》— 打开荣耀大门 记录荣耀时刻 畅谈荣耀经历 光彩荣耀时代史沅昊,臻品优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美乡村敬老助老办公室副主任、黑龙江省经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