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古书画40载:“跪着”复原古书画神韵
更为难得的是,一位合格的古书画修复师,还需要高超的书画功底和对古纸古画的知识积累,山水、人物、花鸟、书法样样精通,才能顺利地完成全色接笔,补得与原画天衣无缝。
胡凌波正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怀着敬畏之心”,是古书画修复师胡凌波工作中的心境。在他看来,自己的工作并不神秘,入门也容易,但想要做好必须心怀敬畏。
50岁的胡凌波是石家庄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出身于书画装裱世家的他,从6岁起就开始学习书画装裱和古书画修复,至今已历练40余年。这些年来,北方多地博物馆或私人收藏者经他手里修复的古字画,上至宋代,下至清末民国,已达数百幅之多。
胡凌波修复的作品。 李晓伟 摄
走进胡凌波位于石家庄的工作室,“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幕幕让人惊叹:一幅清代画家尤笠江的人物图,修复前已碎成大小几十片,看上去如同烧焦过,可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一幅完整无损之作;一幅明代佚名画家的花鸟图,修复前纸面污损严重,而修复后花鸟生动而清晰。
或许是见惯了惊叹的表情,胡凌波显得很平静。与往常一样,他细细地将一幅破碎的民国时期山水画拼好打湿,小心翼翼为它揭裱,只见他手指轻触古画,小心搓揉去掉一层层的复背纸,仿佛轻拂一件稀世珍宝上的细尘,生怕损伤了画芯……仅一道揭裱工序下来,时间就已过去半晌。
“修复一幅古字画,就是恢复一段文物记忆,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工程。”胡凌波介绍说,古书画修复往往需要拼、洗、揭、补、全色接笔、嵌折加固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还可细分出多种的操作技法,总共下来有上百种,一幅珍贵的画作全套修复工序有时需要几个月。且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一旦失手就会导致毁坏,“这对修复师的功底是一种严峻考验”。
胡凌波正在工作中。 李晓伟 摄
更为难得的是,一位合格的古书画修复师,还需要高超的书画功底和对古纸古画的知识积累,山水、人物、花鸟、书法样样精通,才能顺利地完成全色接笔,补得与原画天衣无缝。“没有数十年的钻研和积累,是无法实现的。”
但胡凌波觉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他看来,古书画很多都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文物,即使一幅作品并非出自名家之手,但人们将之收藏保存至今,都有它的宝贵意义和价值。每每接触这些残损的文物,历史的厚重感常常让他感到“兴奋又沉重”。
“有位同行曾说,我们应该跪着修复这些古书画。我觉得很对。”胡凌波说,这些文物值得后辈们以敬畏之心来对待,用“跪着”的心态,用严谨的态度和细心的工作,重现这些古书画往日的神韵。在他看来,这是对历史、对艺术的负责。
“入门容易做好难。”胡凌波总结道,正因如此,古书画修复人才十分稀缺。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将大众的视线聚焦到这些身怀绝技的文物修复工作者身上,同时也披露了文物修复后继无人、大量文物只能坐等坏去的现状。在胡凌波看来,现今人们对文物修复保护越来越重视,然而还需要实际行动,需要更多的人投身进来。
“不能停下来”的胡凌波,现在更多地把精力放在经验总结上。由他编写的《中国书画装裱史》初稿行将完成。“希望它能成为一部工具书,帮助人们做好书画装裱和修复工作。”(李晓伟 黄歆尧)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大型百集系列访谈录《荣耀时刻》— 打开荣耀大门 记录荣耀时刻 畅谈荣耀经历 光彩荣耀时代史沅昊,臻品优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美乡村敬老助老办公室副主任、黑龙江省经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