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诚国旅“襄阳游”:古城墙、古隆中、习家池、盛世唐城光耀古今

来源: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5-09-28 11:52:22

9月25日至26日,记者参加悦诚国旅长阳分公司组织的“夕阳红.襄阳二日游”,与长阳县文旅、教育、城管等部门和央企、县属国企退休干部职工一起,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襄阳古城墙、古隆中、习家池和盛世唐城。所见所闻,不论是传统文化遗产,还是现代仿古建筑,其古朴厚重与金碧辉煌,都令人叹为观止,光耀古今。

古城墙,见证历史沧桑变迁

25日早晨7点半,“夕阳红旅游团”一行23人(含带队导游和司机各1人),乘大巴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简称“长阳县”)龙舟坪镇县政府所在地出发,11点抵达襄阳市城区,午餐后第一站游览襄阳古城墙。虽然天空不时飘落小雨,但大家依然兴致很高。


01.jpg


站在汉江之畔,仰望那斑驳厚重的城墙,仿佛时光倒流,千年的烽火与繁华在眼前一幕幕上演。这里是闻名中外的襄阳古城墙,一座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巍然屹立的古老城墙,它不仅是襄阳的地标,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者。它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望着江水奔流,也守望着这片土地上的兴衰更替。


02.jpg


襄阳古城墙始建于汉代,定型于明代,全长7000余米,高10米,宽5米,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城垣之一。它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关羽镇守襄阳,南宋时抵御元军南侵,明清之际更是商贸繁荣的重镇。每一块青砖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每一段墙垣都诉说着英雄的传奇。走在这座城墙上,脚步仿佛踏在时间的脉搏上,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文明的温度。


03.jpg


午后的襄阳城墙之上,小雨停了,空气格外清新,游客三三两两,或倚栏远眺,或静静聆听江风拂面的声音。汉江在脚下缓缓流淌,对岸高楼林立,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古墙的沉静在此交汇,形成一幅古今交融的画卷。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心也变得柔软。


03-.jpg


襄阳古城墙不仅是一座历史遗迹,更是一段文化的延续。当地人告诉记者,每年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城墙上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舞龙舞狮、汉服巡游、古乐演奏,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城墙下的仿古老街巷里,飘着热干面和牛肉面的香气,街边小贩的吆喝声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图景。这里不仅是游客的打卡地,更是本地人生活的根脉。


04.jpg


如果你渴望一场穿越千年的旅行,襄阳古城墙将是你不容错过的风景。它不张扬,却自有风骨;它不喧嚣,却深藏故事。当你抚摸那斑驳的砖石,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当你站在城头眺望远方,仿佛能看见无数英雄的身影从时光深处走来。


05.jpg


这座城墙,不只是砖石的堆砌,更是一段段记忆的凝固,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它用沉默诉说辉煌,用沧桑诠释坚韧。来吧,走进襄阳古城墙,走进一段动人心魄的历史长河,让心灵在古韵中沉醉,在时光中重生。

习家池,古典雅致意境深远

25日下午3点,天空不作美,下起了中雨。83岁的“中国巴山舞之父”、央视“东方之子”、宜昌市文化名家、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原副主席覃发池笑着说:“下再大的雨也要去,习家池文化底蕴丰厚,值得一游。”


06.jpg


在中华大地的众多历史名园中,有一处低调却极具文化底蕴的园林静卧于襄阳的青山绿水之间——它就是被誉为“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的习家池。这座始建于东汉末年的园林,历经千年风雨,依旧保留着古朴幽静的风貌,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以其独特的造园艺术和深远的文化意境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游客驻足流连。


07.jpg


东汉遗韵,起源悠久。习家池最早由东汉初年襄阳名士习郁所建,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据《水经注》记载,习郁仿照范蠡养鱼之法,在此凿池养鱼,并在池畔修建亭台楼阁,逐渐形成园林雏形。因其选址依山傍水、地势清幽,自建成之日起便成为地方士族休闲宴饮、吟诗作赋的理想之所。


08.jpg


历代修缮,文脉绵延。魏晋南北朝时期,习家池因山水清丽、环境幽雅,成为文人雅集的重要场所。唐代孟浩然曾多次到访并留下优美的诗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宋代以后,虽经历战乱损毁,但历代地方官员与乡绅屡次重修,使得园林格局得以延续。明清时期更是达到鼎盛,形成了“三湖六桥、十亭二十四景”的完整体系。


09.jpg


现代保护,再焕生机。进入当代,习家池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纳入襄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近年来,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修复与文化重建,力求还原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意趣,使其成为市民亲近自然、感悟传统的城市绿洲。


10.jpg


名士风流,诗文传世。习家池不仅是休闲之地,更是文化的载体。从孟浩然到皮日休,从曾巩到王士祯,历代文人均在此留下诗篇。这些作品或抒怀寄情,或咏史怀古,构成了习家池独特的人文风景线。如今园内设有碑廊,镌刻历代诗词百余首,供游人品读。

襄阳唐城,再现大唐盛世繁华

25日下午5点,我们从习家池驱车入住樊城区城市便捷酒店。为体验襄阳特色风味小吃,悦诚国旅让大家到酒店周边自行品尝,解决晚餐。晚6点,尽管淅淅沥沥的小雨依然下个不停,但丝毫阻挡不了众人游览唐城夜景的兴致。


11.jpg


车抵唐城,仍旧细雨朦朦,户外表演无法进行,但室内歌舞依旧激情绽放。我们看表演,穿雨中,逛夜市,品美食,美得不亦乐乎。25元一碗的襄阳牛肉面,外加店主免费提供的自制酱菜,“陈氏两姐妹”和“简氏三姐妹”连称物有所值,“这在唐城里面不贵”。

盛世唐城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湖北志强集团斥巨资打造,襄阳智谷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施建的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全景演绎和商业运营为一体的大型复合型旅游景区,自2015年5月1日开城营业以来,年平均游客接待量达到150万人次。


12.jpg


唐城景区分为城楼、宫殿、街市、宅邸、寺院、水系6大片区,建有凯旋楼、明德门、朱雀廊、东西市、青龙寺、 皇宫、花萼相辉楼、胡玉楼、高力士宅、涧南别业等建筑群。雄伟壮观,色彩艳丽。漫步其间,高大的古典建筑与汉水粼粼波光相映成趣,踏入大门后仿佛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13.jpg


由我国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妖猫传》,在襄阳盛世唐城景区的开篇首秀早已落下帷幕;以襄阳盛世唐城景区为主拍摄场地的优秀影视作品《天盛长歌》《将夜》《九州缥缈录》等也已顺利播出。期间,更有《图兰朵》《木兰》《帝凰业》《将夜之光明之战》等大型影视剧先后在襄阳盛世唐城景区取景并完成拍摄。随后,还将会有更多的优秀剧组进驻襄阳盛世唐城景区。


14.jpg


来盛世唐城景区必看的中国大型原创实景梦幻演艺秀《大唐飞歌》,是景区全天70多场精彩演绎中的精髓,360°全景再现了陈凯歌巨制《妖猫传》中的极乐盛宴。在《大唐盛世》《花间一壶酒》《安史之乱》《忠烈琴师》《贵妃之死》《梦回盛唐》6大华章中,有宏伟庄重的大唐礼乐,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激烈紧张的大唐历史,更有万国朝贺的盛世之景。

当你身着唐装,踏足在此地,如身临其境般置身其中,观赏一番盛唐美景,体会一场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凄切爱情故事。如梦回一场,身临盛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为游人呈现的,更是一场“一枕春梦、浪漫唐城”的极致之旅。


15.jpg


2018年7月,华中首创中国大型嵌入行进式全景秀《盛世唐城之大唐倚梦》夜游项目盛大开启。斥2.8亿巨资匠心打造,引入全亚洲最大的裸眼3D墙体投影技术,以气势恢宏的朱雀门城墙为整体背景,进行全屏投影,近400名专业演员,依托40万平米世界最大仿唐建筑群为全景式舞台背景,全景呈现皇家恢弘的军阵、浩浩荡荡的皇家马队、大气端庄的唐风乐舞及异域风情的歌舞,营造出一幅盛世唐城穿越之旅的不夜画景。


16.jpg


2021年4月,盛世唐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扬为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最具人气景区。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古隆中,诸葛亮的蛰伏与腾飞

9月26日上午8点,小雨依旧。我们从酒店驱车前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襄阳古隆中,开启“夕阳红.襄阳二日游”的最后一站。


17.jpg


襄阳古隆中,坐落在汉水之畔、卧龙岗怀抱中,是一处被岁月浸润了1800多年的历史遗存。这里没有奇险的高山,却透着江南山水的秀雅;没有深邃的湖泊,流水却清澈见底。

如今充满传奇的古隆中,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直到诸葛亮来到这里。它是诸葛亮青年时代的安身之所,见证了这位“卧龙”的早年岁月。而这一切的开始,要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说起。


18.jpg


那年,17岁的诸葛亮跟着叔父诸葛玄躲避战乱来到荆州,在隆中山下搭起草庐定居。直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整整10年,诸葛亮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沉淀期。这段“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的日子,不仅让他赢得了“卧龙”的美誉,更孕育出改变天下格局的《隆中对》。

在隆中的10年,诸葛亮并非真的“隐居避世”,而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出山做着准备。


19.jpg


他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白天在田里耕种,傍晚回到草庐读书思考。但更重要的是,他构建了一张紧密的“社交网”。当时的襄阳是荆州的文化中心,诸葛亮常与当地名士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等人往来。他娶了黄承彦的女儿,拜庞德公为师,大姐嫁给了南漳的蒯祺,二姐嫁给了襄阳的庞山民——通过联姻、师友、地缘这三重纽带,他深度融入了荆州的士族圈层。


20.jpg


这种“隐居不避世”的状态,让他虽身在草庐,却能清晰地了解天下大势。司马徽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徐庶对刘备的极力推荐,都为他后来的出山埋下了伏笔。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走投无路的刘备在司马徽和徐庶的指引下,来到隆中。前两次拜访,诸葛亮都不在,直到第3次,刘备才终于见到这位年轻的俊杰。在草庐里,两人进行了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对话——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21.jpg


在这场流传千古的大战略中,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跨有荆益、联吴抗曹、待机北伐”的战略。也就是,先取荆州作为根基,再夺取益州建立基业,最后等待时机北伐中原。这一构想后来成为刘备集团的行动纲领,直接塑造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22.jpg


如今,古隆中的三顾堂、草庐亭、六角井,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三顾堂门口“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对联,说的正是诸葛亮用《出师表》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用《隆中对》定下三分天下的传奇。草庐旁的六角井,传说是诸葛亮当年的生活用井,井水至今清冽,仿佛还在印证着那段往事。


23.jpg


自《隆中对》问世起,隆中就与诸葛亮再也分不开了。这里不仅是他的隐居地,更成了他智慧与战略思想的“诞生地”,成了后人理解诸葛亮的重要坐标。

诸葛亮去世后,隆中并没有被遗忘。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官员都对这里心怀敬意,他们的仰慕与行动,让隆中的文脉得以延续。


24.jpg


如今,当我们走进古隆中,看到三顾堂的楹联、武侯祠的塑像、草庐亭的飞檐,依然能感受到千年前的风云激荡,感受到诸葛亮精神穿越时空的力量。


25.jpg


上午12点,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古隆中,挥别诸葛亮躬耕之地。午餐后驱车返程,下午5点回到长阳,结束短短两天的开心之旅。



来源:中国文旅传媒

(责任编辑:小编)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