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三成大学生整年“师生零交流”
对于处在不同求学阶段的学生,“最完美老师”的标准不尽相同。那么在大学生眼中,理想的老师是什么样?当下大学校园里师生之间的互动状况又如何?在教师节之际,“腾讯教育-麦可思-大学教师”调查为读者揭示了部分答案。
该项调查在8月中到下旬时进行,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有4441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约60%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高职生各占约20%,调查结果仅代表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人群的状态。
35%的本科生与任课教师一年无联系
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及交流方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该项调查中的师生联系指学生除了每周上课与老师见面外的其他时间的联系。被调查的本科生中,只有36%的人与任课教师每个月都有联系,同时也有35%的人一整年与教师无课外联系。
如今通讯与网络发达,学生与任课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只有一半的参与调查本科生表示会通过这种方式与老师互动。有19%的本科生表示会通过QQ、微博、SNS网站等时下流行的网络社交工具与任课教师联系。一些学生表示,之所以课外与老师联系少一方面是“不愿打扰老师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是“没有老师的联系方式”。但出现“师生零交流”的状况也折射出目前在校大学生治学和求知的消极心态。
此外,调查还显示,硕士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频率与导师带研究生的数量密切相关。在自己导师带有16个以上学生的研究生中,近四成的人表示一个学期只有一次机会能和导师做一对一的交流。
本科、高职生看重教师“授课水平”
调查显示,作为一个老师,“课好”是硬道理。不同阶段的大学生们在评价任课教师时,一致认为“授课水平”最重要。55%的本科生和51%高职生选择了此项作为评价老师的首要标准。但在硕士生中,这一项的比例仅有33%,同时有33%的人认为导师的人格、品行十分重要,还有29%的硕士生认为“科研能力”最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被调查的高职高专生中,有14%最看重任课教师的“亲和力”,远高于其他两类学生,这或许与高职生群体自信心相对不足有关。(财新网 黄晨 )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海归追梦人-张芹 【海归新农人】《海归追梦人》系列节目,讲述海归青年创新创业故事,本期分享新农人张芹与灰汤鸭的故事 #海归追梦人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