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成香饽饽 应迎合中国式旅游
澳大利亚“热点新闻”网10月14日文章 长城人满为患的照片曾招来对中国国内游客窘境的嘲笑,但这不是中央帝国境内的孤立事件,中国游客已成香饽饽,超过美德成为最有生气的旅游消费者。全球旅游业要迎合,了解不同类型的中国游客尤为重要。
商务型。随着众多中国企业家想学习新技能并拓展海外业务,中国商务游客正增多。秦先生最近到纽约谈生意,失望地发现酒店菜单上没中文信息后,他只好穿过市区花高价吃了顿低档中餐。他本来很想在酒店喝上一杯,但蹩脚的英语让他觉得吃中餐最舒服。这类中国游客往往出手阔绰,为客户、亲朋购买名牌货。
学生型。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消费支出正越来越多。在伦敦上学的上海学生凯尔说,他每月仅日常开销就约5000美元。很多学校留意到中国海外有钱学生的崛起,都开设了语言课程。哈佛商学院等名校也是如此。虽然这可能砸了名校招牌,但丝毫没影响中国人花巨资学习这些课程的热情。
冒险型。年轻背包客或体育探险者是中国游客中的新兴一族。北京的潜水爱好者小范说,这样的经历比去普通旅游目的地更具个性。背包客高先生说,越来越多中国人喜欢自助游。就算最穷的自助游客也愿意花1500至3000美元购物。
单位型。单位组织的出国游往往一石二鸟:既给领导和企业长脸,也趁机出国见见世面。由于不用支付日常开销,这些游客更舍得花钱。调查显示,单位型游客每人平均每次出游花费6000至1万美元。
“蝗虫”型。最后是声名狼藉的中国团队游客,5天走遍10座城市,从一个景点奔向另一个景点。强制购物是此类旅游的保留节目。
不论团体游客还是寻找海外项目的老板,中国游客乐意花钱,乐意花大钱。如今世界需要做的就是为这群新生代游客做好准备,或许就从“欢迎光临”这句汉语开始。(作者柳素英,司马闻译)
(责任编辑:王化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什么是文化? 新华字典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时,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