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改革准备好了吗?
高考制度改革之所以艰难,是由于它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对应着不同的利益群体。高等学校关注的是如何落实招生自主权和科学选拔人才,家长关注的主要是保障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而站在全社会整体利益的立场上,这一制度必须能够引导和促进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保障亿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形成这一价值共识,是有效的制度变革的前提。
高考制度由考试制度、招生录取制度和配套的服务保障政策构成,每一项具体的政策各具有限功能,不能“包打天下”,不宜过度解释。新的高考制度设计,比较重要的是实行分类考试,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技能测试”的方法,不再与普通院校的学术水平考试“陪绑”。本科院校的考试成绩则由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成绩统筹形成,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例。由于高中课程已经分门别类进行了严格考试,而且可以考两次取其高者,高考时就没有必要再举行面面俱到的学科考试,可以不分文理科和大幅度减少考试科目。
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另一举措,是从英语开始试行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因为英语的机器考试和标准化测试在技术上最为成熟,已被社会普遍接受。新的高考制度也突出了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明确实行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逐步取消统一批次录取方式,建立学生与高校双向多次选择的录取制度。
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制度改革,具有典型的“知易行难”的特征。好的模式、国外的做法大家都知道,就是不敢做、不能做,因为中国的人情社会、道德环境等特殊国情。如何打破这一困境,使得实质性的高考制度改革能够起步,主要有两点:
一是从试点开始,任何高风险的改革如果从小范围的试点开始,就可以极大地降低风险;而新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也只有在试点中才能产生。
二是保障考试公平的制度建设。家长之所以宁愿接受严重摧残学生的应试制度而担心比较灵活、具有弹性的综合素质评价、面试等制度,主要是对教育腐败的担心。因此,必须设计出能够取信于民的透明、可靠的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制度,同时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从而保障考试安全。这就接触到了教育制度变革的核心,并非轻而易举,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
因而,能否真正实行和深入这一改革,是叶公好龙还是擒虎屠龙,几乎是对包括政府、高校、中小学校、学生和家长在内全体公众的一次大考。
目前的感觉,中小学、学生和家长充满疑惑和期待,但改革的意愿强烈;而今后将成为自主招生录取主体的高等学校,大多还处于游离状态。因为现在按分数从高到低、机器录取的方式,半天解决问题,对高校是最简单方便的,而且没有争议。今后如实行双向选择、多次录取的制度,要综合高中会考、高考甚至高校面试的成绩,还要组织各院系参与、按学院和学科招生,录取过程可能长达数月,且要公开和问责,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对这一即将到来的变革,我们都做好准备了吗?
(作者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什么是文化? 新华字典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时,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