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评论:院士恒久远,“利益永流传”
两则关于院士退休的新闻很有意思:一则是75岁的魏复盛院士称“搞科研可以80岁退行政职位可在60多岁”。(11月18日《成都商报》)一则是今年11月,年满80岁的沈国舫院士,向工作了一辈子的中国林业大学表达了退休的意思,结果,党委书记和校长都不放。“他们说你怎么能退休呢,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还要靠你说话呢。他们不肯放,即使我到80岁了”。(11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在普通民众哭着喊着哀求不要延长退休年龄的时候,一些院士们却也在努力争取退休的权利,甚至是千方百计想退休而不可得,这就不能不让我辈小民心中产生一丝同病相怜的感觉,看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并不仅仅是普通劳动者。
院士退休难的原因很简单,要么是院士自己舍不得“院士”这顶帽子所代表的社会地位、荣誉等诸多好处而不愿意退,要么是院士所在的单位不愿意让院士退,但无论是哪一个,背后都是一个“利”字在作祟。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秦伯益曾说过“我们这些当选为院士的人,在当选之后实际上已无创新能力,也不再拥有最高学术水平。”虽然这话有些绝对,但并非没有道理。
实际上,无论是热衷于邀请院士考察、颁奖、座谈和评审来装点门面的单位还是院士所在的单位,并非完全是考虑院士的学术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看中了“院士”这个称号所代表的含金量,以及通过这个称号可以带来的诸多好处。院士恒久远,皆因利益永流传。在这样的利益裹挟下,院士们或者是心甘情愿随波逐流或者是被逼无奈忍辱负重,成为某些单位利益的代言人,也就是所谓的“要为我们说话”。院士不仅是一种荣誉,一种对成绩的肯定,更是被异化成具有强大说服力的“硬通货”,所代表的的关系网更是让人不能不重视。当包括院士所在的单位都在尽力压榨院士的使用价值的时候,院士想退休而不可得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不仅是院士的悲哀,更是学术的悲哀。
院士难以退休的背后其实是院士所代表的种种难以理顺的利益纠葛,要想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最主要的还是从斩断缠绕在院士这个称号上的种种利益入手。让学术的归学术,让利益的归利益,让院士无需背负这么多学术之外的东西,别和各种利益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否则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悲观的预测,就算是建立起退休和退出制度,只要“利益永流传”,那么院士的学术形象也不会恒久远,早晚要被各种利益压垮。(作者 温国鹏)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2025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10日在巴西贝伦开幕。当日下午,《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2025)》发布活动在大会
-
CECTV《声起东方》全球中文经
制片主任:李敏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2025GT世界挑战赛北京亦庄站启幕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2025GT世界挑战赛北京亦庄站圆满落幕
- ・短片【未封存的岁月日记】的时代意义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5GT世界挑战赛北京亦庄站筹备进入冲刺阶段
- ・无锡味道 世界共享LA LISTE 2025全球美食
- ・2025“校园星主播”国际展演(韩国站)圆满结束
- ・“勇气少年团”综艺节目开始选拨啦
- ・CECTV《声起东方》全球中文经典朗读节目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 《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2025)》 在联合国气候变
- ・“美丽海湾 美好生活”海洋生态文明故事汇暨《中国可持
- ・大型百集访谈录《荣耀时刻》专访---向微
- ・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聚焦跨文明协作
- ・闫立金博士首创推出中医三位一体价值体系 共启人类健康
- ・第二十二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隆重召开
- ・大使卡里尔·哈什米为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2025年国
- ・2025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在北京亦庄举办
- ・智启未来 助企出海 “京侨护航”联盟在京启航——20
- ・大型百集访谈录《荣耀时刻》专访---温馨刚
- ・CECTV《声起东方》全球中文经典朗读节目
- ・“勇气少年团”综艺节目开始选拨啦
- ・2025“校园星主播”国际展演(韩国站)圆满结束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