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评论:院士恒久远,“利益永流传”
两则关于院士退休的新闻很有意思:一则是75岁的魏复盛院士称“搞科研可以80岁退行政职位可在60多岁”。(11月18日《成都商报》)一则是今年11月,年满80岁的沈国舫院士,向工作了一辈子的中国林业大学表达了退休的意思,结果,党委书记和校长都不放。“他们说你怎么能退休呢,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还要靠你说话呢。他们不肯放,即使我到80岁了”。(11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在普通民众哭着喊着哀求不要延长退休年龄的时候,一些院士们却也在努力争取退休的权利,甚至是千方百计想退休而不可得,这就不能不让我辈小民心中产生一丝同病相怜的感觉,看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并不仅仅是普通劳动者。
院士退休难的原因很简单,要么是院士自己舍不得“院士”这顶帽子所代表的社会地位、荣誉等诸多好处而不愿意退,要么是院士所在的单位不愿意让院士退,但无论是哪一个,背后都是一个“利”字在作祟。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秦伯益曾说过“我们这些当选为院士的人,在当选之后实际上已无创新能力,也不再拥有最高学术水平。”虽然这话有些绝对,但并非没有道理。
实际上,无论是热衷于邀请院士考察、颁奖、座谈和评审来装点门面的单位还是院士所在的单位,并非完全是考虑院士的学术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看中了“院士”这个称号所代表的含金量,以及通过这个称号可以带来的诸多好处。院士恒久远,皆因利益永流传。在这样的利益裹挟下,院士们或者是心甘情愿随波逐流或者是被逼无奈忍辱负重,成为某些单位利益的代言人,也就是所谓的“要为我们说话”。院士不仅是一种荣誉,一种对成绩的肯定,更是被异化成具有强大说服力的“硬通货”,所代表的的关系网更是让人不能不重视。当包括院士所在的单位都在尽力压榨院士的使用价值的时候,院士想退休而不可得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不仅是院士的悲哀,更是学术的悲哀。
院士难以退休的背后其实是院士所代表的种种难以理顺的利益纠葛,要想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最主要的还是从斩断缠绕在院士这个称号上的种种利益入手。让学术的归学术,让利益的归利益,让院士无需背负这么多学术之外的东西,别和各种利益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否则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悲观的预测,就算是建立起退休和退出制度,只要“利益永流传”,那么院士的学术形象也不会恒久远,早晚要被各种利益压垮。(作者 温国鹏)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届双美展“你好,中国”探寻非遗文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12日,第四届双美展(美丽中国,美丽英国)——“跨越山海,双向奔赴”之2025“你好,中国”探寻非遗文化之旅迎来了激动人心的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