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3)》发布 陕川渝投资环境较优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3-12-18 11:09:39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3)》封面

    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3)》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13年西部地区经济将呈现小幅反弹式增长,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所占的份额将进一步提高,陕西、四川、重庆三省(市)在西部地区投资环境较为优越。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3)》分为总报告、西部经济增长质量报告、重点产业发展报告、投资环境评价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五部分,共计30余万字。报告对2012年西部地区经济运行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2013年西部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科学预测。报告显示,2012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经济增速在各大区中继续保持最快,区域经济结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出现高级化趋势。

    2012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比上年下降1.55个百分点,但仍分别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快3.18和1.5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快2.16个百分点;占全国GDP的比重达19.75%,与2011年相比提高0.38个百分点,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落差进一步缩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44%,比上一年提高1个百分点,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

   报告预测,2013年西部地区西部经济将呈现小幅反弹式增长,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所占的份额将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增速继续领跑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提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上升;城镇化将保持快速推进势头,继续全方位拉动经济增长。

   报告首次对西部地区投资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报告以西部地区2011年的经济运行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商务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创新环境、对外开放环境、基础设施环境、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市场化程度与政府行政效率八个方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地评价了西部地区各省(市、区)投资环境,测算出西部各省市区投资环境指数及排名情况。

    报告认为,西部地区投资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包括陕西、四川、重庆三省(市);投资环境良好的地区包括内蒙古和广西两省(自治区);投资环境一般的地区,包括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个省(自治区);投资环境较差的地区为西藏自治区,这主要与其位于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海拔较高,自然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科技创新实力、市场容量、区位条件等都相对较弱有关。

 报告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与分析。报告选取了西部地区2000-2011年的相关数据,从有效性、协调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创新性、成果共享性六个方面进行测算。

    报告显示,西部地区经过13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质量持续稳定提高。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效率持续上升,内需对经济的拉动逐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城乡差别逐步缩小;技术创新水平日趋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民生状况日益改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投资效率下降、物价和资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经济稳定性差、水资源浪费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应提高西部地区投资效率,提高经济增长有效性;应稳定物价和资产价格水平,提高经济增长稳定性;节约水资源,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等。

    报告对西部地区产业转移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西部地区具有结构因素贡献率优势的产业有煤炭开采和选洗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西部地区这些产业的增速高于所有产业增速的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具有区位因素贡献率优势的产业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选洗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西部地区上述产业的增速高于全国该行业平均水平。

    报告提出,西部地区应依据各省自然条件、开发方式、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制定西部产业关联合作的方针,克服产业结构布局的局限性,充分利用不同地区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方面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当地的三次产业的比重以及主导产业的方向,建立区域间协调也符合各省特色优势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的互动发展。加大政策、财政的扶持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产业转移承接环境,逐步解决产业转移带来的障碍和矛盾。应加强软环境建设,尽快打造服务型政府,为转入的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报告提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明确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注重新兴产业与传统工业的协同发展;注重传统服务业改造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重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完善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制定有利于西部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教育和人才政策等。

    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西部新兴战略产业。通用航空产业作为国内新兴战略发展产业,既能适合西部地区的相关产业基础,又可以带动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报告对西部地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战略环境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中外通用航空产业现状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比较;指出西部地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最优战略选择为增长型战略,主要依托自主开发和政策引导相结合来促进西部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并从全力打造通用航空产业链、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精心培育专业园区和努力提升产业带动效应等四个方面给出了西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建议。

    报告提出,要加快西部物流业发展。西部物流业发展已出现强化物流集成体建设,提升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功能,加快内陆港与海港物流通道和联接键建设,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进西部产业集聚、资源优化,将形成辐射全国、全球物流场线,为西部经济发展拓展更好的前景。要缩小东西部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差异;分析和解决西部特色产业所面临的物流挑战;加强内陆港与海港联系和联接键建设;增强园区集聚物流资源,辐射全国、全球的能力;继续加强大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展物流业在西部两业联动、国际贸易等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报告在对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中提出,西部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严重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中部地区,而且也滞后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

    从省际来看,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城市化率差异较大,最高的重庆城市化率为56.98%,而最低的贵州仅为36.4%。云南、甘肃与贵州的城市化率均在40%以下。从动态来看,从2000年—2012年,西部12个省、区、市城市化率年均提升1.3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37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12个省市区中只有重庆、宁夏、陕西和四川四个省区市12年间的城市化率提升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升最慢的三个省份是西藏、新疆和贵州。

    同时,2012年西部地区城市化率有加速趋势。与2011年相比,2012年西部地区城市化率提升了2.23个百分点,远高于1.3个百分点的全国平均水平。有7个省区市的城市化提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陕西、云南、重庆、广西、四川、甘肃、贵州。

    从发展水平来看,西部地区应该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应该结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殊的自然条件及资源条件,从加快传统农业改造、乡镇工业发展、中心城镇建设、村庄集聚整合、人力资本培育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

    在对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研究中,报告提出,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与东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制约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和农业劳动力向其它三个产业转移。西部地区互联网宽带接入与东部、东北部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报告认为,如何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并且也是协调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国家大计。针对西部地区而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应走政府、农民以及电信企业等相关方面集中力量、通力合作,共同推动的农村信息化与现代化全面发展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应采取全方位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有效的农村信息化体系、完善农村信息服务管理体制、培育农村信息化市场、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信息化内容、提高农村居民信息化素养等。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3)》由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鲍坤子)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