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设置不能只热衷于做“加法”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全国和各地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电子商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动画等前几年颇为时髦的专业榜上有名。然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热门”专业就业遇冷,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申报设立新专业的热情反而不减。(《人民日报》10月15日)
201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从2013年起,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目录自行设置本科专业,也可以申请设置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这一政策的本意是尊重高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高校适应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
然而,一些高校却片面强调“做大做强”, 在专业设置上大都着眼于只做“加法”,鲜有主动做“减法”者。今年,共有61所高校在一年内申报设立7个以上的新专业,令人瞠目结舌的是,黑龙江科技大学竟然一下子申报在2015年新设立56个本科专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等7所高校,也都申请在明年设立10个以上的新本科专业。
每一个新专业的设立,都不是一件小事。对于高校来说,设立新的专业,意味着要有师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多方面的配套资源。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有如此多的高校申请设立10个以上的新专业,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些学校是否有相应的能力。
再进一步看,高校如果没有正常的专业退出机制,不仅现存过旧甚至被淘汰的专业依旧在招生,新增的“热门”专业若干年后即便市场需求饱和,也难以退出。其结果,只会造成高校规模一再膨胀、盲目扩张,加剧“就业难”。
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学校很少随意设置专业,不仅要准确判断市场需求,还要受到教育管理部门、企业、学生方方面面的掣肘。学生入学后,可以通过建议书等形式影响专业设置,也可以在学校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甚至设置专业。
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设置权很大,这也是高校在专业设置时热衷于做“加法”而不愿做“减法”的重要原因。在高校尚未与市场完全对接的当下,切实改变这一现状,不仅需要高校自身转变观念,更需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用工单位、高校学生三者应有的作用,增大其话语权,赋予其否决权,使高校专业设置的“加减法”做得更为科学、更加合理和有效。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庆祝中国共产党 百年风华正茂,时代歌声嘹亮。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到来之际,由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主办的“放歌新时代 颂歌唱给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江西省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大型文
- ・门头沟区举办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
-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虎符纪念章》荣耀问世
- ・梵境绘世·千年唐卡”艺术鉴赏会在京举行
- ・短片【未封存的岁月日记】的时代意义
- ・“京颐活动月”为本市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提供500余场
- ・“一带一路国家治国理政研讨班”来京调研科技与文化产业
- ・“乐韵歌盛世 金声颂中华”2025京津冀公益合唱展演
- ・中国方案赋能全球文化资产治理,中国丝路集团首发全球文
- ・丝路之舟出席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与北京出海基地共建全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