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不少00后微信社交超父母
一项在国内18个大中城市开展的“儿童与媒介”大型调研发现,10岁以上儿童在社交类媒介的“粉丝”拥有量大都超过了家长,这些“数字时代原住民”的“刷屏”生活值得关注。
此项调研是由国内唯一的全国性儿童媒介素养研究平台——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北京、上海、天津等18个城市青少年宫实施的,调研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据悉,超过两万个样本的调研数据已经收集完毕,最终报告将于今年9月发布。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张海波说,调研的主要对象是3岁到14岁的儿童,均生于2000年以后。
调研中的不少发现都让这些成人感到意外。张海波对记者说,研究表明,“00后”儿童在使用互联网的长度、深度、广度上一点不比父母逊色,特别是10岁以上儿童,“他们更拥抱互联网”。
比如,广州市开展的调研就发现,不少学龄前孩子已经开始了“微信社交”,近4成儿童在6岁前就开始使用平板电脑,7成儿童在10岁前就已经拥有手机。26.8%的初中生在社交媒体上拥有“粉丝”,而他们的家长拥有“粉丝”的比例为13.8%。
据张海波介绍,针对儿童和家长的不同调研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玩物丧志”,沉迷于网络游戏,产生亲子冲突,亟需调整教育方式。
调研组认为,“00后”儿童面临4个方面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第一,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让孩子们“脸红心跳”的不良信息。第二,孩子们不够重视隐私保护,经常在网上泄露自己手机号码等个人隐私。第三,儿童网络交友成为普遍现象。第四,不少儿童遭遇过网络欺凌和网络诈骗。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很多儿童不但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还在不知不觉中做过实施者,需要尽早接受网络安全教育。
今年,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将启动以“共筑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的儿童媒介素养及网络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张海波表示,青少年互联网安全教育是目前学校教育里相对空白的领域。此外,迄今为止的调研仅面向大中城市,下一步,他们还将开展城乡儿童媒介素养的对比研究。(记者 张国)
(责任编辑:张国)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什么是文化? 新华字典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时,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