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战地记者方大曾遗作展在澳门举行
“我站在卢沟桥上浏览过一幅开朗的美景,令人眷恋。北面正浮起一篇辽阔的白云,衬托着永定河两岸的原野。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
这是中国战地记者方大曾1937年7月在《卢沟桥抗战记》中的一段文字,也是第一篇揭露卢沟桥事变真相的新闻作品。在写下这篇文字2个多月后,25岁的方大曾在河北抗日前线永远失踪。
方大曾1912年7月生于北京,笔名小方,毕业于北京中法大学经济系,是上世纪30年代活跃在长城内外的知名记者,也是许多欧美报刊的撰稿人。在方大曾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共留下了837张珍贵的照相底片,其中不少是反映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生活的珍贵照片。2006年,方大曾的家人将其全部遗作捐赠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成为了全社会的公共财富。
28日,《为了正义与良知──七七卢沟桥事变战地记者方大曾遗作展》在澳门举行。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澳门中联办主任李刚、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蔡思平等及澳门各界人士、青少年代表百余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本次展览精选出的60余幅反映卢沟桥事变前后北方战局的摄影精品,再现了日寇铁蹄之下中国百姓的流离之苦、丧家之痛,以及在民族存亡的关口军民团结共赴国难的悲壮历史。
澳门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澳门日报社社长陆波在展览开幕式上说,方大曾以自己的专业和良知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公诸于世,以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真实图片,激起了全民抗战的爱国之情。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那段历史具有特别的意义。
方大曾的家属代表、其外甥张在璇说,舅舅是在78年前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战地记者,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而今天方大曾的故事受到了如此众多的关注,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的欢迎,他感到非常欣慰。而这正是方家几代人留存、研究并向国家捐赠方大曾遗作的意义所在。
在方大曾遗作展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方大曾生平事迹传记《方大曾——消失与重现》繁体字版的新书发行及捐赠仪式。崔世安、李刚、蔡思平分别代表澳门特区政府及中央驻澳机构接受了赠书。
该书作者、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冯雪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历时15年追踪方大曾的事迹,早已从寻找一个消失的战地记者变成了追随一种精神。“在国难当头时期,正是有一批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勇敢地深入前线,鲜明地揭露真相,激发了民族斗志。方大曾是一个群体的缩影,又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他说。
据了解,《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出版4个月来已重印4次。冯雪松告诉记者,该书全部版税将用于成立“方大曾基金”,“用于鼓励有正能量、有职业理想的年轻记者,为他们设立一个鼓励的奖——小方奖。”
(责任编辑:刘畅)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海归追梦人-张芹 【海归新农人】《海归追梦人》系列节目,讲述海归青年创新创业故事,本期分享新农人张芹与灰汤鸭的故事 #海归追梦人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