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赤脚书记”接地气,“美丽乡愁”留下来
记者在苏开德家中采访
儿时对广西农村的记忆,是走不到头的泥泞小道,嗖嗖漏风的破旧土屋,还有满脚泥泞的父老乡亲。那时,除了春节拜年和清明扫墓,没有人愿意主动回乡下。然而,2016年春节,当我带着采访任务,走进恭城瑶族自治县矮寨村时,走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住的是别致错落的小楼房,同行的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昔日偏僻的小村落,如今已变得格外热闹,令人分外欣喜。
“矮寨村是我们恭城人的骄傲!一定要看一看!”刚进村口,得知我是来采访的记者,就有老乡热情地围上来,用地道的恭城话,跟我讲起了矮寨村独特的“美”。跟其他古村落相比,“九甲风格”的民居是矮寨的最大特色。什么是“九甲”?老乡指着眼前的房屋,头头是道地介绍说,“你看,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这就是‘九甲’特色。”“咔咔咔”,老乡的手指到哪里,我的镜头也跟着拍到哪里。在村里一路走一路看,居然没有一处房子不是“九甲风格”的,它们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被冬日的暖阳笼罩着,我听到身边来来往往的游客们连声赞叹“太美了”。
从村头走到村尾,我终于来到了事先约好的采访对象——村里的老书记苏开德家中。矮寨近年来的变化,他是见证者,也是亲身参与者。年过六旬的苏开德,有着南方人黝黑的皮肤,却长着近似北方人的魁梧身形,习惯性地点上一支烟,在烟雾缭绕中,他开始向我讲述矮寨这些年的点滴变化。
“一个地方美不美,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苏开德回忆,早在六七年前,他从电视新闻中了解到了全国各地的古村落改造项目,他动心了。“如何才能把矮寨的特色做出来?”他反复思考,也跑了不少地方去学习别人的经验。2010年,苏开德向县里申请到了10万元的旧村改造项目资金。慢慢的,他和大伙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既传承当地文脉与建筑风格,同时又融入污水垃圾处理、沼气循环利用等现代技术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从外观看,我们还是原装原貌,如果要建新房子,也不准拆掉我们的老房子,房子里面怎么改都可以,但外貌一定要保留,这是我们第一个特点。第二点呢,是我们的村道,一方面要恢复原来青砖小道,另一方面也要修水泥路,把现代的和原来的都融合起来。”苏开德说,别看矮寨村面积不大,但为了这个改造工程,拆旧屋盖新房,改小道修新路,他和当地的基层干部们一起,挨家挨户地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我就到别人家门口等着,晚上要九十点钟才能回来。思想工作做不通的,我就天天上门,人家都烦我。”苏开德边说边笑了笑,在爽朗的笑声中,我看到了他眼角的一道道深深的皱纹。
村子的特色做出来了,村里的环境卫生工作也得同步搞好。苏开德高兴地介绍说,在政府引导下,村民们主动履行“门前三包”,不乱丢垃圾,主动清扫垃圾,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废旧物品回收及有机垃圾向沼气池投放等工作。“从‘要我清洁’到‘我要清洁’,这些年来,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确实提高了不少。”苏开德感慨。
采访结束,从苏开德家中走出来,我又在村里逛了逛。村里人得知我刚刚采访了苏书记,便笑着跟我说:苏书记有个外号,叫“赤脚书记”,因为他一年中有好几个月,都赤着脚,踏着石板路,白天黑夜地到家家户户做工作。
“赤脚书记光着脚,是真正的接地气”,老乡们对我说。我想,正是在苏开德与当地众多的基层公务员地积极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中,坐落在大瑶山里的矮寨村才能旧貌换新颜,留下美丽乡愁,迎来幸福生活。
游客在阅读村口的宣传栏,了解矮寨村“九甲风格”建筑特色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矮寨村村口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辽宁东戴河新区管委会与健康中国工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8日上午,辽宁东戴河新区管委会与健康中国工程中医传承创新研究院在东戴河新区带土移植转化中心一楼路演厅隆重举行签约仪式。一、强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