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一家人

来源: 作者:本台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6-08-08 10:31:14

伊州区回城乡有这样一个家族:妈妈阿加汗·赛买提抓总,儿子买合木提·买买提任总经理,大女儿巴哈尔古丽主抓生产,小女儿塞娜甫·买买提负责销售,就连只有17岁孙女古扎丽努尔·斯坎旦也申请了49项国家专利。这个家族把刺绣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清朝时期, 哈密王从苏州招募绣女到哈传授刺绣技艺,为哈密培养了一批绣女,其技艺世代相传延续至今。今年65岁的阿加汗就是这些绣女后代中出类拔萃的一位,她不仅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新疆工艺美术大师”,还是哈密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剪纸能手。阿加汗7岁时就在羊油灯下跟随妈妈学习刺绣,多年来她已领悟和掌握了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传统技艺的精髓。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融入了汉、满等多种文化元素,体现汉文化元素的牡丹、菊花、荷花、兰花图案居多,刺绣设计精巧,色彩艳丽饱满,针法质朴沉稳。在阿加汗家里,记者看到曾被哈密回王福晋带过的一顶花帽:顶端由四只蝴蝶巧妙组合在一起,花帽四周被花卉包裹,由金丝线勾边。不难看出,这顶花帽无论从设计还是到制作都精致无比。


记者在买合木提的引领下,参观了刺绣生产车间和艺刺绣品展厅。刚到厂房门口,就听到隆隆的机器声,两名刺绣工人在操作刺绣机。买哈木提告诉记者,现在,厂里生产和销售人员共有46人。进入展室,玲琅满目的刺绣品令人眼花缭乱。几节玻璃柜台内,摆放着阿加汗和家人的荣誉证书、奖杯及专利证书。“这里面有最新的服饰和刺绣样品,一些内地来的客商可挑选各类款式;或者根据客户要求,我们再组织生产。”买合木提说。

今年35岁的买合木提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毕业于新疆财经大学。2005年,买合木提被分配到伊吾县人民法院工作。买合木提说,以前母亲制作的刺绣品主要是馈赠亲朋好友,每做一件都要耗费许多精力和时间。两个姐姐相继下岗后,家里又少了一份收入。“既然家里人都会刺绣,何不尝试销售刺绣品?”买合木提心里打起算盘。

买合木提注册了网站,把妈妈、姐姐制作的绣品拍成照片挂在网上。谁知网上求购的人很多。这些都是样品,而且怎样定价他心里也没底。买合木提和家人商议后,给刺绣品归类定价,并将姐姐下岗补贴的钱拿出来在大十字商业街租了一间商铺,试销花帽、靠垫等刺绣品。没想到开张当天,销售额达就达到2000元,刺绣品销售一空。这让他和家人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手工刺绣品前景广阔;发愁的是制作的绣品从何而来。

阿加汗和女儿及邻居加班加点赶制刺绣品,买合木提也从其他手工艺人那里收购。开店第一年的毛利润就有6万多元,这让买合木提看到了商机。

要有刺绣机就好了,既减轻工作强度又提高生产效率,买合木提这样想。无意中,他在网上发现外地有销售的电脑绣花机,只要将花色图案数据输入电脑,就可以成批生产产品,这样的机器能不能绣出民族特色工艺图案呢?他把图案寄到厂家,不久厂家就把生产出的样品寄了回来。买合木提和家人筹集了5万多元,购回了第一台电脑刺绣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为扩大生产规模,买合木提又购买了两台电脑自动绣花机,不仅还清了购买设备的所有贷款,每个月净利润还达到了10万元。2013年,买合木提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2015年3月,政府投资270万元,帮助买合木提建成了960平方米的新厂房,绣花机也增加到5台,还有40多台缝纫机,每天生产工艺品达上百件。

在阿加汗家,巴哈尔古丽刺绣技艺最全面,她专心致志跟母亲学习维吾尔族传统刺绣。自2012年以来,她先后到广州、北京、杭州、乌鲁木齐学习粤绣、京绣、湘绣、苏绣等,现在巴哈尔古丽正在尝试把这些优秀刺绣技法融入到民族刺绣中。



刺绣技艺不仅为阿加汗赢得了尊重和声誉,还使她家走上了家族刺绣产业化之路,为一家人带来了富裕和令人憧憬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