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手机成互联网终端的“主角”
7月2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海外网视频记者专程参加北京发布会并进行现场报道。
发展重心从“广泛”转向“深入”
据《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转向“深入”,网络应用对大众生活的改变从点到面,互联网对网民生活全方位渗透程度进一步增加。
海外网的记者还了解到,2014年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小时,相比2013年下半年增加了0.9小时。除了传统的消费、娱乐以外,移动金融、移动医疗等新兴移动应用多方向满足用户需求,推动网民生活进一步“网络化”。
手机成为互联网终端的“主角”
其实,互联网发展从广泛转向深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使用率(80.9%),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
对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冰接受了海外网记者现场采访。“中国网民的数据消费能力越来越强,要求运营商在数据传输的能力上越来越强。4G需要大发展,因为消费市场需要4G。但是单纯靠4G也是不够的,在一些公共的环境下还应扩大免费的网络接入,以便更好地降低中国人使用网络数据的门槛。同时,也需要有更好的运营模式出台。”
理财产品是网络金融“风向标”
会上还有一个引发热议的话题,就是互联网金融类应用第一次被纳入调查。
其实,互联网理财产品推出仅一年时间,但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383万,使用率达10.1%,成为2014年上半年表现亮眼的网络应用。尤其是余额宝、兴业宝等互联网产品的出现,极大地转变了人们的理财理念。此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理财将会出现更大的可塑性,但这也必将逼迫传统银行保险业转型,这些巨头们在互联网上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而在将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网络应用环境的持续改善,2014年的中国互联网,不仅自身产业蓬勃发展,而且将加快进入商业、零售业、IT制造业以及旅游业等行业。
(作者系海外网视频组编辑)
(责任编辑:乔 畅)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和巴基斯坦北京妇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11日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使馆与北京巴基斯坦妇女协会(PWAB)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Dil se Pakistan”的筹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