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官三亚维权胜利的迷思

来源: 作者:钟海之 点击: 发布时间:2015-12-10 09:02:53

在中国,一直有官维权易、民维权难之说。

侨报12月9日“四合院”时评 原题《厅官三亚维权胜利的迷思》】近日,三亚再次成为镁光灯焦点。不过这次与选美比赛、明星大腕等统统无关。相反,起因是一名“厅官”与三亚城管的“死磕”。

事件的原委不复杂。一位退休厅官在三亚海滩游泳,其停在海滩的自行车连带衣服被城管“扣押”。随后,这位老者通过媒体平台指责城管粗暴执法,结果两名城管副中队长被停职,当地宣传部门公开道歉,三亚副区长携城管局长登门“拜访”。

城管完败。

按照三亚城管的说法,他们在海滩扣留老人的自行车,是照章办事。如此说来,剪断车锁“扣押”自行车,早就不应是新鲜事。可为何,从前从未见人掀起舆论漩涡,更未听谁就此维权成功?这不免让人质疑,是否这位老者的“厅官”光环,成了事件意外结局的原因。

有这种怀疑,并不奇怪。在中国,一直有官维权易、民维权难之说。曾经,“欺客宰客”一直是三亚的顽疾,尽管媒体也有报道,但改善效果并不明显。但当山西省高官在三亚被“宰”后,其维权行动最终引发了海南旅游形象大变革。2015年媒体报道河南一官员试图不露身份、不走人情,通过商业渠道为自己维权,结果气的连呼“简直崩溃”。不难看出,前者凸显出官员身份在维权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后者则折射出“维权不用权,官员也枉然”的尴尬。

再回到事件本身。城管不打招呼、不留纸条,就扣押装有衣物的自行车,使得“厅官被欺负的只剩下裤衩”,这种执法程序是否合理、人性,的确值得商榷。中国城管早就因执法粗暴,被贴上了“惹不起”的标签。换做一般百姓,可能选择息事宁人或认错领罚。真要像这位老者般“执着”维权,恐怕会被扣上“刁民”的帽子。

另一方面,厅官将自行车停在游人休息凉亭,且在禁泳区游泳,明显违规。厅官并没给出说法,但依旧取得对城管“宣战”的胜利。这放大了舆论对“官员维权一路绿灯”的猜测。面对公众质疑,厅官否认以权维权。其实,纵然厅官本身性格只是“爱较真儿”,与官员身份无关,但谁又能保证三亚政府不是在“看人下菜”。

从这个逻辑而言,官员维权胜利,作为标杆有失公允。只有民众维权一路绿灯成为常态,才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责任编辑:钟海之)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