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粗鄙用语成时尚 映射出审美降低心灵枯萎
当下,一些格调不高的字眼,时常出现在朋友圈、自媒体空间,以往人们羞于说出口的词汇,在自媒体时代,成了很多人脱口而出、随手即用的“时尚”用语,并在网络成风。
更为可怕的是,当越来越多粗鄙化的语言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往往从排斥、反感,到渐渐漠视,直至最后变得无动于衷,甚至被同化而成为推手,而到这个时候,所谓语言使用的底线也就被攻破了。
这种风格词汇的扩展蔓延,真实呈现出现代汉语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面临的巨大冲击。是的,语言是活的,有生命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的丰富、社会的变迁、科技的进步,都会让语言发生适应性变化。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影响会带来两个方向的可能,一方面,优秀的新鲜素材会丰富汉语的鲜活程度,增加接地气的词汇;另一方面,粗鄙化、低俗化和暴力化,也在伤害着语言,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使用者。而后者,显然是应该竭力避免和防范的。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一些粗鄙的话语对日常话语的入侵和浸淫,是现代汉语在当下遇到的一大挑战和危机,应当引起警惕和重视。语言的粗鄙、低俗之风不可长。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粗鄙化的语言趋势呢?语言和文字是思想的影像。应该说,这些格调不高的流行语,确实折射出使用者的一些心态,或是无伤大雅的自嘲,或是无奈之下的自我矮化。客观地讲,这些词汇仅仅是在小范围内偶尔使用无可厚非,也无须大惊小怪。但需要警惕的是,传播方式的变化,互联网的传播速度与效率都会导致这些词汇的影响力和影响速度呈几何倍数递增。而一旦这些词汇广泛传播并成为流行语之后,还会在社会文化层面进一步导致一些群体自我贬低与矮化,强化部分年轻人玩世不恭的形象与心态,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的年轻人。
从另一个维度来说,一个时期流行的语言文字,也折射出时代的特质,与社会生活、人们的精神家园息息相关。粗鄙语言的流行,除了映射出我们语言审美的降低,也反映出部分人群心灵的枯萎、情感精神的粗鄙化。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个别公开出版物、微信公众号,本应是传播使用规范语言的载体,竟然也在竞相使用这些粗俗用语,还自解为“接地气”、“转文风”、贴近受众。
诚然,在一个开放、共生的网络里,粗俗暴力的网络用语不可能完全堵住,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维护汉语纯洁与健康的理由。因为粗鄙化的用语,无一例外,都具有较强的私人话语性质,不应该出现在作为朋友圈或者是出版物的公共空间,因为这不但是使用者的自我矮化,也是对于阅读者的不尊重。
汉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身份标识。爱护语言,人人有责。我们国家有通用语言文字法,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理应自觉遵守,保护汉语言的纯洁和优美。作为个体,每个人也都是语言文字的使用者和传播者,每个人都应该动起来,多一点保护语言意识,从手机屏做起,从源头上遏制网络粗鄙语言的蔓延。
自觉抵制粗鄙和低俗语言,让语言的健康、美丽,带给人们心灵的向上力量。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和巴基斯坦北京妇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11日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使馆与北京巴基斯坦妇女协会(PWAB)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Dil se Pakistan”的筹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