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月工业投资逊于预期 房地产一支独秀

来源: 作者:本台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6-05-16 08:54:20

下載 (2)

 

侨报5月14日综合讯】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六公布,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路透调查预估中值分别为增长6.5%和10.9%。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为去年5月以来最低水准,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10.5%,当月环比增长0.8%。

1-4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2%,增速比1-3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6.5%,增速比1-3月提高3.4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21.4%,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

主要数据:

--中国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路透调查中值为10.9%

--中国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路透调查中值为6.5%

--中国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 路透调查中值为10.5%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中金固定收益团队 陈健恒、范阳阳:

4月经济数据总体低于预期,除了房地产相关数据一枝独秀以外,其余数据均有所放缓,尤其是工业产出明显回落,固定投资有所放缓。

往后看,随着货币增速和信用扩张放缓,房地产销量从历史高位回落带动房地产投资放缓,经济可能还会承受压力。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将是化解经济风险以及改善经济结构的关键,虽然可能有短痛,但符合长远利益。

如果经济动能再度放缓,那么货币政策也会继续放松来保驾护航,尤其是货币条件未来的改善不太可能是汇率贬值和货币增速提高,更多的重心会回到引导利率下行。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团队 孙彬彬、高志刚:

4月工业增速放缓,主要工业品中,钢铁、水泥、有色产量和发电量增速均出现下滑,工业企业生产边际走弱,负产出缺口再度扩大。

投资增速虽然小幅回落,但资金来源累计增速持续回升至8.1%,创一年新高,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和自筹资金增速均有所上涨,贷款增速下滑,整体来看,投资需求仍维持一定增速。

房地产销售持续高增长对企业投资意愿有较大的带动效应,未来房地产投资仍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基建投资在财政积极背景下也继续维持较高增速。

工业走弱,投资和消费相对平稳,房地产销售和地方债务置换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仍有提升作用,未来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仍是支持经济的关键因素,建议继续维持谨慎。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邓海清:

工业回落主要原因包括:去年4月比3月基数提高0.3%、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回落、出口下滑,导致主要工业品生产均出现较明显的下滑,特别是采矿业下滑幅度较大。

投资增速下滑,制造业投资回落是主要原因,包括电力、燃气等在内整体基建投资增速与上月基本持平。

房地产市场向好趋势未变,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支撑。房地产到位资金是制约去年房地产投资的关键,今年房地产到位资金大幅增加,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继续上行。

整体来看,4月经济数据呈现房地产较好,基建高位中等,其他方面均略有下滑的局面。此次经济回暖主要原因是周期归来,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是重要支撑,这两项因素目前仍然乐观。目前尚未看到权威人士对房地产的担忧引发的房地产负面影响,尽管4月财政投放较弱,但4月基建投资增速仍然维持高位,“宽财政”并未转向。

结合4月金融数据,我们认为最大的担忧在于,如果政府未来过度收紧房地产、财政和信贷,则此次脆弱的经济复苏面临夭折的风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政策不出现重大调整,则二季度工业增加值能够维持4月份的6%左右,由此可以推算二季度GDP同比维持6.7%,2011年以来的中国经济长周期见底仍是大概率事件。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宏观研究员 刘学智:

投资和消费增速都比预期要差一些,实际上4月末5月初螺纹钢等建材价格已经开始下降,表明经济增长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但房地产投资增速还在上升,消费虽然放缓但整体依然稳定,基建投资也挺高,未来经济增长潜力还是有的。总体来讲,经济还是保持平稳的运行。

民间投资下降有多方面因素,当前经济运行环境较差、市场预期偏弱是主要原因。未来还是有待于简政放权、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等等。

--民生证券固收团队:

工业增速下降,是受财政支出放缓,全球经济低迷出口下行,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中游主动补库存向被动库存累积拖累。

房地产一支独秀。房地产销售维持高增长,一线因限购后销售回落,结构上有向二三线城市扩散的趋势,主要二三线城市库销比已低于上轮新开工企稳周期2012年7月时的水平,房企主要二三线城市补库存意愿强烈,由于二三线城市投资占比更大,二三线城市投资企稳将持续带动全国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考虑到下半年低基数特征,保守预计全年房地产投资高点将突破10%。

仍需基建托底。民间投资继续下降,与实体投资回报率下降有关,这也侧面说明实体仍需基建投资托底,稳增长措施短期难退出。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速继续上升,可见,企业中长期信贷主要受地方债置换影响,公共部门流动性仍较为充裕,计划新开工仍维持38%的高增长,这也是支撑后续基建继续回升的动力。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 姜超、顾潇啸:

工业增速再度回落,印证4月PMI生产指标和发电量增速双双下滑。

投资增速再度回落,其中产能过剩的制造业增速继续下滑,基建投资增速高位回落,仅地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而民间投资增速、占比也继续下滑。

地产数据一枝独秀。4月地产销量增速继续上升,创13年3月以来新高,其中一线城市受地产限购政策影响需求萎缩,但二三线城市需求仍在向好。而在房价持续上涨带动下,销售额增幅更大,令房地产开发资金加速到位,4月新开工增速保持在26%高位。

滞胀风险依然未消。“权威人士”表态经济走势长期维持L型,而4月社融信贷放缓,工业投资再度回落,5月经济开局不佳,都意味着经济下行承压。但4月物价保持稳定,油价猪价上涨下通胀上行风险仍存,滞胀风险依然未消,也考验央行稳健货币政策决心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 朱振鑫、张德礼:

稳增长力度边际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尽管一季度放量的信贷社融逐步转化为到位资金、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明显高于往年同期,前期PPP和专项建设基金等宽信用政策继续发酵。但因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新增社融分别环比下跌59.4%、67.9%,超过季节性因素影响;1-4月财政支出累计增长12.4%,也较前值15.4%有明显回落,稳增长力度边际减弱,拖累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反弹。

房地产投资受前期销售回暖带动,投资继续反弹,但高增速恐怕难以持续;制造业投资继续受去产能拖累,仍处于探底过程中。

基建投资增速小幅回落。但适度的需求侧管理需要稳基建,供给侧改革也需要基建(托底经济+提质增效),2016年将是基建大年,预计后续月份基建增速有望反弹。一是不缺项目,发改委去年以来密集批复项目,1-4月全国新开工项目累计同比38.0%。二是不缺资金,存量上地方融资平台融资约束出现松动,地方债加速置换,增量上PPP和专项建设基金有望各贡献2万亿。

政策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经济L型。权威人士明确否定走老路的需求刺激,加上经济企稳,需求侧的财政货币短期难有大动作,供给侧或有更多地方推出落实方案。对经济来说,虽然没有进一步刺激,但因一季度的新开工项目和到位资金具有惯性,将对经济形成有力托底,呈现L型增长。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 李慧勇:

经济回落符合预期,但幅度略大一些,投资和消费都比预期的要低。这让人不禁担心未来增长的持续性,但所幸房地产相关指标如投资、销售和新开工等都加速增长,投资资金到位率也在提高,所以总体来讲,虽然经济变数增加,但也不用太过悲观。

目前来看,二季度增速保持在6.7%左右问题不大,政策不应该从紧,更多是通过前期政策的落实,保持经济能够延续一季度的企稳势头。

要搞清楚一点,是私人投资不足导致经济增长承压,才需要政府加大投资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以稳增长,这样的结果肯定会导致民间投资占比越来越低。

在需求充足的时候,可能政府投资会对民间投资有挤出效应,但现在整个需求不足,政府投资增加更多的是示范效应、或者说是带动效应。

这同时也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更多是靠政府政策托起来的,未来政策还是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经济增长才能保持平稳,才能为民间投资和市场自身的恢复创造相对良好的空间;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只有民间投资能启动,民间投资占比有所提升,才能够说明中国经济真正的复苏。

--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郭磊:

数据显示4月工业脉冲略弱于3月,这一点可能会引发后续复苏无力的担忧。但4月数据仍有亮点: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在高位,年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仅有微幅放缓,增速仍高达38%;二是房地产小周期修复进一步确认,拿地、新开工、投资均在继续加速。

考虑到这两个链条的滞后传递,后面两个季度的时间经济仍风险不大。近期政策释放出结构调整信号也是建立在经济表现大致稳定的基础上,建议密切关注宏观政策的微妙变化。

**相关背景**

--中国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2.8%,创10个月新低;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556亿元,亦创下半年新低。但中国央行表示,考虑季节性变化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债务置换等因素,总体上当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强,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未变。

--人民日报周一刊登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称,综合判断中国经济运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物价方面,一方面物价普遍大幅上涨缺乏实体支撑,另一方面出现严重通缩的可能性也不大,但必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

--中国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未来的物价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政策把握,须继续密切观察;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从量价两个方面保持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

--中国国家发改委称4月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个,总投资1,388亿元人民币;截至2016年3月底,11大类重大工程包已累计完成投资55,945亿元人民币,比2月底增加1,336亿元。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6年中国经济蓝皮书春季号指出,尽管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但持续增长的基础未变,且有政策配合支持,今年增速预计在6.6-6.8%,与去年底预测一致。

--中国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和上月持平,略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2.4%;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跌3.4%,为2014年12月以来最小降幅,路透调查预估中值原本为下降3.8%。

--以美元计价,中国4月出口1,727.63亿美元,同比下降1.8%;进口1,272亿美元,同比下降10.9%,降幅均超预期。4月贸易顺差455.62亿美元。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