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制造“偶遇新闻”的真实动机
11月4日,《人民日报》批评部分领导因沽名钓誉之心制造偶遇新闻,在网上引起震动。这个新闻之所以引起网友的共鸣,是巧合性事件普遍化所致。偶然性的巧合并不奇怪,但巧合的东西不能频发,多了就不叫巧合了。
以主政一地的官员在公交车上、地铁里偶遇记者为例,他们平日里习惯专车接送,难得乘坐公交车或者地铁。刚好有记者站在这类官员的面前,并且很自然地攀谈起来,如此“偶遇”,让记者撞上一次是有可能的。但是不同地方的领导,每有平民生活体验,总能偶遇记者,并且出现“偶遇新闻”,确实容易令人产生质疑。党报评论指责这是官员沽名钓誉之心助长这类“偶遇新闻”,固然没错,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偶遇新闻”的深层原因。
和市民挤公交车或者挤地铁,肯定没有专车接送那样舒服,如果不是特殊的工作需要,或者是官员的个人出门习惯,就必然有特殊动机。问题在于,挤个公交车地铁,对官员来说有啥直接利益呢?熟悉官场规则的人都清楚,官员升迁与个人形象关系甚大。一个官员所在的单位,年度内被媒体曝光批评三次,本年度甚至下年度的升迁机会就可能被取消;年度内关于个人政绩的正面报道多了,引起组织部门注意,直接被上司赏识的几率大增。
所以,官员制造偶遇新闻炒作自己,目的不只是为了一时名声的宣扬。通过这个手段讨好上司、给自己的升迁增加砝码才是真正目的。这样,批评官员的“偶遇新闻”,显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官员热衷沽名钓誉,而要找到沽名钓誉的动机是什么才行。
女为悦己者容。能让一个女士甘愿耗费大量时间、耗费不少化妆品精心装扮自己,表面上看是因为这个女士爱美,但是她爱美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对于那些在公共交通工具内和记者动辄偶遇的官员来说,瞬间能和记者掏心窝,记者也不经报选题,径直做报道,如此“巧合”没准儿是地方政府事先安排的必修功课。
避免类似颇具特色的“新闻”,有必要批评当事官员动机不纯。但若就此打住,未免有点前功尽弃了。官员的选拔和升迁,老百姓最有发言权。看看那些腐败官员在落马前,有关他们的绰号和顺口溜,早在当地流传。有些在位官员的顺口溜,甚至出现在互联网上。这种老百姓口碑的评价如果得到重视,官员被“带病提拔”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相反,如果在提拔官员时,不在乎被考察对象的民间口碑,只看其媒体上的口碑,是不是会有点偏离实际情况呢?“偶遇新闻”有点臭了,但是如果要让别出心裁的沽名钓誉新闻绝迹,还需要在提拔官员时倾听更多的群众意见,以真正的群众评判为标准。
(责任编辑:刘海明)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挎盒子炮的宜昌二中校长——宜都故
中国文旅传媒网湖北宜昌讯(通讯员刘涛)八十载光阴在历史长河里不过一瞬,可当我站在秋日的阳光下,望着宜昌二中那栋爬满爬山虎的老教学楼时,总觉得有个身影从未走远——
-
CECTV《声起东方》全球中文经
制片主任:李敏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2025GT世界挑战赛北京亦庄站启幕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2025GT世界挑战赛北京亦庄站圆满落幕
- ・短片【未封存的岁月日记】的时代意义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5GT世界挑战赛北京亦庄站筹备进入冲刺阶段
- ・无锡味道 世界共享LA LISTE 2025全球美食
- ・2025“校园星主播”国际展演(韩国站)圆满结束
- ・“勇气少年团”综艺节目开始选拨啦
- ・CECTV《声起东方》全球中文经典朗读节目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挎盒子炮的宜昌二中校长——宜都故事家刘涛深情回忆外公
- ・北京老哥爱上宜都——“和平将军”张治中长孙定居中国百
- ・作家最终要靠作品说话——陈圣乐“三喜临门”用实力诠释
- ・驻日大使亲切接见话剧《音乐之家》剧组相关人员
- ・“墨润香格里拉”北京美术展 暨世界的“香格里拉”文旅
- ・2025世界中餐非洲大赛暨第十五届国际中餐发展论坛在
- ・ 《跨越时空的家国记忆》在美引发深度共鸣 华人观众盛
- ・华裔青少年书画大赛颁奖典礼在伦敦成功举行
- ・历史性时刻见证者:中国丝路集团董事长闫立金出席东帝汶
- ・丝路集团闫立金受邀出席第47届东盟峰会庆祝晚宴 共叙
- ・CECTV《声起东方》全球中文经典朗读节目
- ・“勇气少年团”综艺节目开始选拨啦
- ・2025“校园星主播”国际展演(韩国站)圆满结束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